动态 版块 发帖 消息 我的
Loading...
image
支持原创
BlueEdgeLv0   
[叶沙信箱]填补空缺的方法     

填补空缺的方法


叶沙你好,没想到提笔给你写信这么件30年前就想做的事,会是到今时今日方实现。于你,阅读和回复我的信,只是工作;于我,这封信迟到了30年,内容在无数次变化中,终于变成了简单明了、世俗现实。
我想请教你两个问题:
一是关于孩子。家里有个高三的小伙子,学习很认真,成绩也很好。我的纠结是孩子在高二时取得了物理竞赛的国赛银牌,当时确实很高兴,也觉得这个成绩很好了,可以回归课内了,于是我们结束了竞赛的学习,回归到正常的课业中;如今孩子看到今年高考生竞赛的孩子都考得不错,或者通过强基计划能够进到心仪的学校、心仪的专业,孩子觉得自己很失败,不应该退出了。(我说明下,我们的省是个竞赛弱省,和上海不能比,之前10年里没有高二的孩子得过国赛银牌,高三的也很少,当时也是考虑到这个因素,而且担心高三回归课内,缺的太多,高考风险大,所以决定回来。)这种情绪起先我只当孩子发泄发泄,我们适当疏导,总会过去。可是,没想到,他还是会有执念,倒不是怪我们,只是说自己失败了。我不知道如何才能开导他,求助智慧的你,能给我一些建议。
二是关于信仰。你认为人需要有信仰吗?或者说有信仰的人是否会活得比较自律和快乐?这个问题我自己实践和思考了一段时间,年近半百,还是得不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,想听听你的看法。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忠实听众

   

叶沙的回复:


叶沙信箱-填补空缺的方法,子夜书社,20分钟 




最好的教育,并非铺开一张白纸,提笔添加内容,而是在机缘出现的时候因势利导。你看到的是孩子遇到了过不去的坎,我看到的是此处有个空缺等着你来填补,为他转换成能受用一辈子的正确观念和人生经验。
观念一,我们看见的东西总是比拥有的多,若所有看见的就一定要拥有,那只能变成个格局极小的人。这一点,他必须有一个清醒的意识。黑塞曾说,我所谓的清醒,是指一个人能凭借智力和悟性,认识并支配自身,认识支配他内心深处非理性的力量,以及冲动和弱点。
另外,格局,人生的边界,都是很抽象的概念,只有和切身的事件相结合,才能真的理解。眼下正是他的机会,让他明白,成功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,困境也同样是一个人自己设计,自己选择的结果。他没有进入竞赛的群体,却设计了一个进不了竞赛的困境将自己围困,得问问他,这就是他想要的吗?
观念二,喜欢的东西,看见而不能拥有,完全没有感觉是不可能的。感觉,总有正面和负面两种。负面情绪如果强行压抑,早晚会变成一个恶性肿瘤,也就是一个糟糕的一时半会儿处理不了的后果,所以我们不能停留于此。正面的情绪,不太可能是单纯的喜欢或向往,很可能还掺杂很多欲望,一时间看不出不妥,但欲望并不是安心之所,假以时日可能会演变成一种迷失。所以,情绪都须要消解,优秀的人应该有情绪管理的自我要求,要有意识地做情绪的主人,而非奴隶。

观念三, 失败有两种,一种是一时一事的挫折,另一种是某种缺乏或错误长期无法得到修正的状态。有人说,唯一比没有中三千万的彩票痛苦的事,是中了三千万但是彩票弄丢了。然而,那只是庸人哲学,是任由自己躺在失败的阴影里不再努力的人,自我原谅的借口。人生的必修课,就是找到自己身上长期无法修正的缺乏或错误,把自己从那个糟糕的境地拽出来,把第二种错误,变成第一种,永远只犯第一种错,永远自我修正。
而且,得而复失,失而复得是人生中再寻常不过的事,并非所有的失去都是败北,就他的情况而言,正是他自己,把失去某一个可能性,生生铸造成了一场失败,而且是让他一蹶不振的失败。这是非常典型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,自己打败了自己。
观念四,正确的观念和错误的观念都是客观存在,都可能跟随人一辈子。以任何理由,原谅自己持有错误观念,就是幼稚。这种幼稚,也有可能跟随人一辈子。但是,无论在哪个年龄段,我们都有足够的良知来分辨对错,所以无论如何,我们都不可以让自己养成自我原谅的习惯。
观念五,人生有限,珍惜光阴,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。《论语》里有“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”的忠告。这不仅关乎时间管理,还说明了生命须要有一定的强度。今天流行的说法是“男孩子也可以哭”,而我认为“女孩子都不可以哭”,我说过,压抑情绪不好,但想要不哭,不是只有忍住这一个层次,为什么不教育孩子们早日成为遇事不需要哭,沮丧的过程很短的,坚强的人呢?
统一了观念,说说应对的方法。
孩子面临高考压力,所以表现得敏感又脆弱,这不难理解。但是,他得认识到目前的情况,不是他的正常状态,而是敏感的,脆弱的。然后就要问问他,准备在这个非正常状态中待多久。这事,必须有边界,而非从此陷落在难过中不出来。这事还可以有计划,自己给自己定一个期限,不可以是一万年,期限一到,就不可以再沉浸在情绪里不出来,而是该干嘛干嘛,继续当一个阳光少年,才不负青春。
另外,说自己失败,就是撒娇,等开解求安慰,是非常没有出息的表现,也是非常丑陋的行为。这种行为,学名叫自怨自艾,如果是我的孩子,我会对他说,以后见到这样的人要离得远一点,因为通常这种人是很倒霉的,而且活该倒霉,不值得同情,也不值得帮助。
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,希望大家怎么看他,请他自己选,然后告诉他,竞赛、考试都是人生中最小的事情,自我要求越高,生命强度越大的人,人生越精彩。只有失败者,才找各种借口迁延不前,成功者,都是凡事争先,有能力捕捉先机的人。笨鸟都飞了,他还想继续呆在原地诉苦吗?
孩子的事,先说到这儿,接着来说说你的第二个问题,“你认为人需要有信仰吗?或者说有信仰的人是否会活得比较自律和快乐?”
我的回答是,信仰可不是需要就能有的,也不是可以用来换取自律或快乐的筹码。你说,“这个问题我自己实践和思考了一段时间,年近半百,还是得不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”,不知道你实践了什么,又思考了什么,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信仰是不可以尝试着去信信看的。
信仰不是酬劳,也不可以用来换取酬劳,如果你是从这样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的,用老话说,就说明你不是根器不足,就是缘分不够,还不能进入那个领域呢。

据我所知,进入信仰的领域有三种途径。
一是行而知,典型的例子,就是那个禅宗故事,一位高僧行至某处,见茅屋有光芒氤氲,知道屋中有大德,走近房门,果然听到有位老婆婆诵经,但听了一会儿,发现老婆婆有一个字念错了。高僧向老婆婆借宿一宿,第二天临行,向老婆婆指出了错误。老婆婆拜领教诲,再念时修正了错误,但是光芒却没有了。
一是知而行,典型的例子,是另一个禅宗故事,岩头和雪峰一起行脚,岩头整天睡觉,雪峰一直坐禅,岩头抱怨说,雪峰真是拖累人,而雪峰回答:“实在是内心还不稳当啊。”
第三种,可以用《论语》里的一句话来形容:“丘之祷,久矣。”
换句话说,要讨论信仰的事,要么已经有光因你而氤氲,要么你已经可以超越类似坐禅的看得见的做派而拥有某种清明,要么你的疑问已经超出绝大多数人能到达的范围——无论哪种情况,其实都很难找到一个正好可以与你对话的人,不是吗?但如果还没有到我所说的三种情况,无论探讨什么,都肯定还谈不上信仰。
如果我以上所说你完全听不明白,我也可以换一个简单的说法。
你问错问题了,不是问我“你认为人需要有信仰吗”,而是应该问自己,“我有信仰吗”;不是问我“有信仰的人是否会活得比较自律和快乐”,而是应该问自己,“我怎么才能做到自律又快乐”。
然后,把“信仰”这个词去掉,问问自己“我有什么,什么是我最看重的”;再把第二个问题扔掉,自律和快乐有什么好讨论的,想要就做,做不来就学。
信仰是个很好的词汇,但也只是个词汇,哪天你舍得不用这样的词汇了,可能是你离这样的词汇最近的时候。真想知道拥有信仰是怎么回事,就从放下这个词汇做起吧。
我相信你的确已经为某个疑惑“实践和思考了一段时间”了,但是恐怕是跑起来再说,而没有辨明方向。你认为自己生命中的某个空白应该用信仰来填,很可能这是一个根本的判断错误。你所说的信仰,似乎是一个什么物件,你可以想个办法拿起来,或者放下。送你一句禅宗里的话吧:密在汝边。想要知道生命中的空白应该用什么东西填补才是对的,须更仔细地研究那个空白,答案不在外面,正在那个空白里面。你到外面找到的所有东西,一旦放进空白,都一定会有排异反应。若你想告诉我,你已经通过什么信仰,让自己变得自律又快乐了——如果这是真的,你就不会对我说“还是得不到自己认为满意的答案”啦。
其实,在我想来,自律也好,快乐也好,都是人生中很让人满意的答案,一旦拥有,夫复何求?

            ——叶沙
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2023.9.15原文
 0  已被阅读了240次  楼主 2023-10-07 02:32:00
回复列表

回复:[叶沙信箱]填补空缺的方法

Powered by HadSky
© 2015-2024 PuYueTian
Powered by HadSky